2014-12-16
活字字體的調和體
信息內容
今田欣一 (日本)
[譯]Eric Liu 和 Metaphox
書法上所稱的「調和體」是指漢字和假名協調搭配的作品。日本書法基本上是由「漢字」和「假名(和字)」和「調和體」三個類別構成的。雖然各個流派叫法不同,現在一般總稱為「漢字假名混合書」。
「調和體」這一名稱最早由尾上柴舟(1876—1957)提出,當時是針對《粘葉本和漢朗詠集》中的寫法而言的,也就是把《和漢朗詠集》中漢詩的字體與和歌的字體搭配起來書寫漢字假名混合文的一種嘗試。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對調和體(漢字假名混合書)越來越受關注,各家以各自的立場開始制作這種字體。調和體雖然也被稱為「新和樣」、「近代詩文」等,但都是使用現代日語表記文體以書法作品的樣式寫出來的。
現代日語的特征和活字字體
現代日語中,需要把漢字與和字這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文字體系混合使用書寫成文。如今單有漢字字體是無法給現代日語排版的,單用和字字體又會使文章很難閱讀,不僅如此,文章里夾雜西文也已習以為常。
考慮到現代日語的書寫方式是從漢文訓讀文發展而來的,日語字體應該以漢字為中心。漢語詞和一般詞匯的語干都用漢字書寫,因此針對這樣的文章構造,應該以漢字為軸心、加以和字與西文的做法才應該是正確的方式。近代金屬活字從明治時代傳入后,經歷了一個如何將中國設計的漢字字體搭配上日本的和字字體的過程。另外從字數來說,漢字也占了整體的一大半,如此眾多的數量也相應的需要花費字體設計的大量制作時間。
另一方面,日語的表記可以看成是在日本固有詞匯的「和語」上加以外來的「漢語」詞匯。也就是說,最基本的方式應該是:和語用和字寫,漢語用漢字寫。和字雖是從漢字演變而來,但并非從屬于漢字。在現代日語中,需要把漢字與和字這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文字體系混合使用書寫成文。如前文所述,單用和字字體文章會很難閱讀,單用漢字也無法書寫現代日語。
如何把擁有各自的歷史的漢字、和字、歐字的字體搭配起來,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認為的傳統做法是,先有中國設計的漢字字體傳來,然后日本人努力制作和字字體去搭配。但我覺得,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與明朝體搭配的和字字體就不應該會是現在的樣子。面對中國設計的漢字字體,和字在日本也有很長的歷史,它雖然是由漢字演變而來,但自平安時代起在日本已經使用了一千兩百多年,絕非從屬于漢字。
日西混排(和歐混植)現在也已非常普遍,因此按照同樣的思路來處理中日(漢和)混排,現代日語排版的視野也就會更加開闊。這實際上就是「中日西混排」。應該說,只有能夠熟練進行中日西混排的設計師才能稱得上是掌握了數字字體使用方法。
所以,中日西混排才是日文字體排印的基礎,先掌握這一步才能進而加深對數字字體多樣性的追求。
和字字體、漢字字體與西文字體的搭配
一直以來人們通過改變和字來豐富版面形象。這種做法是使用字符數量數相對少的和字字體來實現日文字體的多樣化。相對于漢字海量的字符,字符數相對較少的和字實際文章中使用的字數確實在逐漸增多。據統計,一般性的文章中已近七成的字數是和字。因此版面形象隨使用量而改變。
石井細明朝體?標準和字字體
石井細明朝體?準用和字字體(字號變化)
石井細明朝體?準用和字字體(字形變化)
反過來說,一個和字字體也可以與多個漢字字體組合。與明朝體并用的和字字體,僅僅是一種搭配而已(而不是固定的一個日文明朝體中包含假名和漢字)。從明治時代的印刷品可以看出,用一個和字字體既有與明朝體搭配,也有與清朝體搭配的。
新街活版制造所
筑地活版制造所
青山進行堂活版制造所
漢字來自中國,字體設計也是從中國引入的。然而現狀來看漢字字體主要拘于明朝體,這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要進行中日混排就必須有更多的漢字字體才有增加選擇余地。中國真書體系統的刊本字樣,不是僅有明朝體,而是有宋朝體、元朝體、明朝體、清朝體及其變體等等。
以上討論的重點是,除中國設計的漢字字體之外,和字字體在日本也有很長的歷史。把擁有各自的歷史的漢字、和字、歐字的字體搭配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組合搭配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新的創造。
當今的日文里面夾雜西文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在歐美有眾多優秀字體被繼承下來,它們都可以用來進行日西混排。以同樣的思路來進行和漢混排的話,日文排版的視野就能更加開闊。
日文中日西混排已經相當常見,但西文由于構造不同,在考慮與漢字、和字字體搭配時會產生很多問題。因此為了滿足各種條件,我們進行了不斷改進。在使用金屬活字、照片排版的年代,在排版的時候是從現成的西文字體中選擇搭配。雖然現代數字字體中一個日文字體文件里面在包含漢字、和字的同時就已經包含了西文,但基本上應該是遵循傳統方法,從現成的西文字體挑選才是通常的做法。
挑選西文字體的基本規則一般來說有以下三點:
·選取符合平假名字重或符合版面整體形象的
·選取x字高較大的字體
·選取小寫字母a到z長度(a-z length)相對較長的字體
漢字、和字是中心對齊,而西文是基線對齊。現成的西文字體可以用于西文排版,但用來混排會導致西文看起來像是浮起了一個字母降部的高度。
針對這個現象,我們設計了新的西文字體,讓大寫字母高能與方塊字天地中心對其,而字母的重心偏下。在寫研公司,現成的西文字體稱為E歐文,而經過上述修改的西文字體稱為R歐文。R歐文的設計中,向下延伸的降部字母都是經過重新設計的。
當西文附屬于明朝體、黑體時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但在顯示用途等各種各樣字體出現之后,現成的西文字體就無法對應了。于是,與漢字和字搭配重新制作西文字體制作變成了主流。
與漢字和字搭配的西文字體存在降部字母的問題,還必須考慮到直排的情況。特別是字面很大的顯示用字體的情況,西文字體的字面也必須擴大,在制作中還有降部過短等各種制約。
和字字體、漢字字體、西文字體的選擇
制作一個日文字體,需要分別選擇和字字體、漢字字體和西文字體,所以有時候重新組合制作一個新的日語字體會更靈活方便一些。比如按如下組合的日文字體:
和字字體A+漢字字體A+西文字體A
若以和字字體A為中心,可以搭配的漢字字體有若干個,于是產生多種日語字體:
·和字字體A+漢字字體A
·和字字體A+漢字字體B
·和字字體A+漢字字體C
若以漢字字體A為中心,又可以有以下這些組合:
·和字字體B+漢字字體A
·和字字體C+漢字字體A
通過這樣的組合再來選取泛用性高的日文字體來制作應該是比較理想的。
綜上所述,和字字體、漢字字體在中日兩國都有悠久的歷史,都不亞于西文字體。從種類來說也是毫不遜色的。隨著這些字體的實用化,字體家族逐漸豐富,將會形成一個不亞于西文字體的字體群。所以我再次提議將和字字體從附屬于漢字字體的地位中獨立出來,并給他們賦以各自的名字。
另外對于漢字字體,在日本以近代明朝體為中心模仿制作以來,以中國的刊本字樣,已經形成了能與西文字體相匹敵的多樣性的字體群,但還沒有實際運用。如果能制作更多的漢字字體,其與和字字體的組合自然就能更加豐富。
現在可以說21世紀字體排印實踐的大舞臺現在已經逐漸形成。
帶混排功能的應用程序
高效靈活地使用字體排印功能需要帶有「復合字體」「字體組」等功能的應用程序,具體內容請參照各個應用程序的使用手冊。
·Adobe InDesign 2.0 及其后版本
可以分別設置漢字(或韓文)、假名、(全角)標點、全角符號、羅馬字、(半角)數字。另外還可以進行(字體)大小、基線、垂直縮放和水平縮放[1]等細節調整。
·Adobe Illustrator CS 及其后版本
可以分別設置漢字(或韓文)、假名、(全角)標點、全角符號、羅馬字、(半角)數字。 另外還可以進行(字體)大小、基線、垂直縮放和水平縮放等細節調整。
Adobe Illustrator 10.0版本沒有合成字體功能。Adobe Illustrator 9.0, 8.0, 7.0, 5.5 雖沒有復合字體功能,但Mac版通過安裝插件TypeMixing可以實現合稱字體功能。
·Adobe PageMaker 7.0, 6.5
對「基本字體」可以合成西文、平假名、片假名、符號、特殊文字,而且可以通過指定文字編碼范圍進行「自定義」。另外也可以進行字號?基線調整。另外,Windows 版使用合成字體時直排會導致版面錯位。
·Quark XPress 6.5
可以分別設置漢字、假名、西文、數字、特殊文字。另外也可設置相對字號、基線調整和文字變形。舊版本的Quark XPress 6.1, 4.1, 4.0, 3.3 可以分別設置漢字、假名、西文、數字和特殊文字。4.0版本之后可設置相對字號、基線調整和文字變形。但在直排的情況下有時會產生些許錯位。
2013-2-17 15:35:29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