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7
版權意識薄弱致中國字體設計遠落后日本
信息內容
2011年12月19日 17:00
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 作者:劉 瑜
日本平面設計至今仍然廣泛使用漢字,其字體設計水平早已領先于中國,成為漢字圈字體設計的標桿
中國漢字字體設計,汗顏!
深圳商報記者劉瑜
“乞丐粉筆翁簽約方正字體設計”。眼下,一則熱門消息使原本在街頭寫字行乞的“老崔”成了眾所關注的焦點。因為網絡助力,“老崔”的粉筆字打動了方正字庫,5萬元簽約方正字庫后,他將創作1000個簡體漢字,并以自己名字命名為“方正顯仁體”,從此列入方正字庫。
從街頭行乞到變身字體設計師,戲劇性一幕令人不由對“字體設計”心生好奇,什么是字體設計?在設計領域,有多少人在從事字體設計?其現狀如何?深圳商報記者采訪了一眾業內人士。
落后的漢字字體設計
日本設計巨匠杉浦康平說,“設計最本質的源泉是漢字”。日本平面設計和印刷行業至今仍然廣泛使用漢字,其字體設計水平早已領先于中國,成為漢字圈字體設計的標桿。反觀國內漢字字體設計現狀不免令人汗顏。
據了解,以漢字設計為例,中國內地有400種字體,加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一共是800多種,但是僅日本就有漢字字體種類超過3000種,美國某些大的字體設計公司,僅僅一家就有10多萬種。從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字體種類在漢字的發源地中國是如此貧乏,甚至遠遠落后于日本和韓國。
丁一從事了10多年的平面設計工作,出于“無字可用”的苦惱和使命感創辦了“造字工房”這一專注于漢字新字體字形設計與開發的工作室。他說,現在國內所使用的800多種字體,大部分還都是二三十年前開發的,根本無法滿足設計的發展需求。漢字字體的設計開發工作一直是不太被大眾關注和了解的行業,開發一套字體上萬字,要用兩三年時間,設計師卻往往難以為繼。免費使用成習慣的商業環境和薄弱的版權意識極大地滯礙了字體設計業的發展。
字體設計在發達國家是一個很成熟和很龐大的設計產業,在中國內地雖然也可以稱為產業,但“這個產業太弱小了,整個內地成規模的字體設計公司就這么四五家,而且大家都生存得很艱難,甚至無法生存”。據北大方正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黃學鈞介紹,在日本,一家成規模的字體設計公司,營業額就有約1億元人民幣,美國成規模的西文字體設計公司,一年營業額也要將近1億美元。“我們整個行業加起來,每年的產出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黃學鈞告訴記者,北大方正是目前國內商用字體的主要提供商,然而就算是他們也無法單靠字體維生,“方正字體設計業務肯定是不賺錢的,靠其他業務來彌補,我們最主要收入來自于向微軟等軟件公司的授權。
返 回